1月27日下午,長安鏈生態聯盟工作推進會在京舉行。會上,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發布,同時推出首批應用場景,并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指導,國家電網、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騰訊、北京微芯研究院等27家成員單位共同發起成立長安鏈生態聯盟。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志軍,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出席會議并致辭。北京市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靳偉主持會議。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印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鄭志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緯民等出席推進會。
推進會上,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市科委主任許強介紹了長安鏈生態聯盟組建工作情況;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院長董進發布了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長安鏈(ChainMaker)”;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田國立發布了供應鏈金融生態網絡場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發布了碳交易生態網絡場景。27家聯盟成員單位在會上共同簽訂倡議書,共建長安鏈生態聯盟。
“長安鏈”具備自主可控、靈活裝配、軟硬一體、開源開放的突出特點,由北京微芯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騰訊和百度等知名高校、企業共同研發。取名“長安鏈”,喻意“長治久安、再創輝煌、鏈接世界”。
“長安鏈”堅持自主研發,秉承開源開放、共建共享的理念,面向大規模節點組網、高交易處理性能、強數據安全隱私等下一代區塊鏈技術需求,融合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硬件和可裝配底層軟件平臺,為構建高性能、高可信、高安全的數字基礎設施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軟件方面,“長安鏈”獨創深度模塊化、可裝配、高性能并行執行的區塊鏈底層技術架構,實現抗量子加密算法、可治理流水線共識、混合式分片存儲等十余個核心模塊全部自主研發,交易處理能力達到10萬TPS,位居全球領先水平。“長安鏈”軟件平臺可實現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自動選取和裝配適當組件,滿足資產交易、數據共享、可信存證等不同需求。
硬件方面,全球首創基于RISC-V開源指令集的96核區塊鏈芯片架構,構建物理安全隔離的高效可信運行環境,實現智能合約的并行加速處理,大幅提升超大規模區塊鏈網絡交易性能。
在聯盟首批重點應用場景發布中,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發布了供應鏈金融應用場景,打造了基于“長安鏈”的商銀金服平臺,服務百余家城市商業銀行、千余家農村商業銀行和千萬余家企業。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辛保安發布了碳交易應用場景,繪制了“長安鏈+碳交易”生態網絡藍圖,實現碳足跡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記錄、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轉及全環節交易,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科技力量。
來源:詮科教